短短几天前厦门股票配资,中美刚刚敲定一份来之不易的贸易“休战协议”,看似为风雨飘摇的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丝缓和气息。
就在各方还在分析这场握手言和的深意时,一项500%关税的重磅法案,正被快速推进。
提案人不是别人,正是长期以鹰派姿态活跃在美国政坛的格雷厄姆,而更让外界错愕的是,这项提案已经得到了特朗普的口头支持。
关税还未落地,但矛头已经直指中国,甚至有分析人士毫不讳言: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操盘,目标并不只在经济,而是在于打断中俄合作、制造分裂,重新构建地缘博弈的权力秩序。
6月29日美国广播公司的一档节目中,格雷厄姆笑着宣布:一项高达500%关税的法案,已获得特朗普的“绿灯”。
这是涉及84名跨党派议员联署的正式立法提案,预计将在7月7日进入国会审议流程。
更“戏剧化”的细节是:这个法案的拍板,不是在白宫的会议室,也不是在国会山的听证会上,而是在特朗普和格雷厄姆打高尔夫的球车上,匆匆一句“该推进了”。
而法案内容则直截了当,对从俄罗斯购买能源、却未援助乌克兰的国家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,其中中国与印度被点名批评。
表面看这是一场“对俄制裁”的延伸。但再一层,不难发现,美国政界一些人打着“和平”幌子的算盘,其实是想借乌克兰问题把中国和印度一起捆进去,形成更广泛的地缘经济封锁圈。
令人困惑的是中美刚刚签署了一份涵盖稀土、芯片软件、乙烷等领域的“暂停战火”协议。中方同意恢复部分高端资源的对美出口,美方则承诺解除一系列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管控措施。看似皆大欢喜的一幕,竟在不足一周后就出现“后招”,让人不禁怀疑,这份协议的含金量几何?
回看中美经贸博弈的历史,这种“签完协议又加码”的戏码其实并不新鲜。从早期关税战开始,美方就常以谈判为名,一边谈一边施压。但这一次中国的立场明显更为坚定。
中国商务部已明确表示,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完全属于正常商业交易,符合双方市场需求与互利共赢原则,西方无权干涉。更关键的是,在当前全球能源市场不稳定的大背景下,中国多元化的能源布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策略,不容干扰。
格雷厄姆的提案并未仅指向中国,印度也被一起纳入了“制裁清单”。法案声称,两国购买了俄罗斯近70%的能源,是“在支撑普京的战争机器”。
但问题是美国自己并未停止从第三国转道进口俄油;欧盟内部多个国家也并未执行完全断供。
此举本质上更像是一种“劝站队”的外交手段。美国政界正在试图构建一个“反俄联盟”,但对许多发展中大国而言,这种非黑即白的站位游戏,显然不合时宜。
印度的处境也相当微妙。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俄油且正寻求经济腾飞的发展中大国,面对高关税的可能性,其内部也出现不少摇摆声音。
而中国方面则显得更加从容,早已将出口重心逐步从美国市场转移至东盟、非洲等地。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19%降至当前的12%,战略腾挪空间愈发灵活。
不可否认500%关税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收益,但它若真被落实,对美国自身的打击将是“毁灭性的”。
那消费者无疑是第一批受害者,根据中金公司等机构测算,现行关税制度已使美国家庭年支出额外增加2000美元,汽车、电子、家电等产品成本普遍上浮。若再提升到500%,消费品市场将迎来真正的“物价海啸”。
其次制造业链条面临断裂。美国很多制造型企业依赖中印供应链提供关键零部件与原材料。
贸然施压,只会逼得这些企业或迁出本土,或加快产业“空心化”。更深一层的忧虑是,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性会受到不可逆的打击。
世界贸易组织数十年来致力于构建的多边贸易框架,如今却被这种单边主义手段撬动。若欧盟、东盟等主要经济体采取反制,全球贸易恐将进入一段“寒冬期”。
外界可能忽略的一点是,中国早就为这一天做了准备。过去几年,中国加快推动对美出口比重下降,还在全球范围内推进“去美元化”与区域市场替代。
稀土虽然仍是重要的谈判筹码,但如今已不再是唯一“杀手锏”。在刚刚签署的中美协议中,中国没有急于在舆论场高调宣传,而是低调行事。
很大程度上,这是因为中方清楚:这种协议的稳定性并不完全取决于纸面条款,而是对手的意图。
一旦美国单方面撕毁协议,中国可以通过稀土出口暂停、调整对美高端商品供货策略等方式展开反制,中国在东盟、拉美等地推进的大宗商品长期采购协议,已帮助国内企业降低对美依赖。
虽然法案得到了广泛议员支持,但真正的关键仍在特朗普是否愿意签字执行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特朗普本人在对俄态度上呈现“表硬里软”的双面姿态。
早在6月中旬,他就拒绝了欧盟提出的更强制对俄制裁请求,理由是“避免破坏和谈”;而3月时声称将对俄油买家征收25%-50%关税,最后也并未落实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特朗普私下甚至曾建议将法案措辞中的“shall”改为“may”,试图为自己保留更多灵活空间。这种“模糊授权”的处理手法,反映出他对彻底与中国翻脸的顾虑仍在。
更不用说共和党内部在对华问题上的分歧:国务卿级人物如鲁比奥仍主张“脱钩”,而财长贝森特则鼓吹“互补合作”,白宫内部的拉锯战持续上演,特朗普的压力其实并不小。
20年前,关税曾是工具;现在它成了刀,美国这一招500%关税刺向的不只是中国市场,更是全球贸易体系的脆弱防线。
如果立场分裂,美国自己可能被捅出贸易系统的大洞,而国际社会,也许会投身多边组织反抗浪潮。
中国已提前铺开抗压方案:法律路径、替代市场、稀土牌都在台面上。现在,看哪只手被握紧,贸易谈判桌上的双方,是继续握手言和的智慧,还是刀子揭开的较量?
接下来我们将直面答案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:当“战火”一触即发,握有制度与外交话语权的一方,将掌控谈判主场。
特朗普的500%关税会不会真的落地?中国又将如何应对?这是世界接下来几个月,要分明读懂的大局。
厦门股票配资
盛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